中国妇女报·中国妇女网记者 富东燕
科研攻关和教书育人,这两件事对刘世霞来说同等重要,这也是她深耕工业界多年后,最终回归母校清华的原因。
“比起我自己做科研,我更愿意看到有更多新生力量加入可视化领域。在企业工作只能影响到企业,但当老师可以影响更多人。”让刘世霞高兴的是,在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的支持和她的努力下,从去年开始,清华的本科生可以选修可视化相关课程了。
从 IBM 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到微软亚洲研究院主任研究员,再到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长聘副教授,刘世霞在可视化领域深耕细作,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。“让可视化成为人工智能的灵魂之眼”是她孜孜不倦的追求。
可视化:一图胜千言
当时,文本可视化的研究在我国基本没有,刘世霞所在的小组可以说是可视分析在我国做起来的第一家。经过一段时间探索,她和团队做出了第一份文本可视分析的研究成果,被可视分析创始人 T.Ertl 教授誉为“文本可视分析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之一”。
“其实,对于能不能做出来,我也不是特别有信心。当时老板多次找我谈话,为我在 IBM 能不能生存下去感到担忧。”但刘世霞还是执着地想去试一试,“我们做科研的,不就是不断尝试吗?”“轴”性格让她坚持了下去。
这项基于主题的文本可视分析工作,不但发表了高水平论文,还有了落地成果——用于 IBM 客户的信息反馈分析。她清晰地记得,该成就获得了“IBM 研究成果奖”,这是研究院第一个以研究为主的奖励。
开创性的成果奠定了刘世霞在可视分析领域的地位。她的第二份工作——在学术圈里有着很高影响力的微软亚洲研究院任主任研究员,更高的起点、更深入的研究,让她在学术圈里逐渐得到认可。刘世霞的加入,也让微软亚洲研究院成为可视化人才培养的基地,与很多高校联合培养了不少博士生。
研究成果:被广泛应用
在十几年的研究中,刘世霞在可视分析的多个方向取得突破,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、各大企业。
她提出的基于主题的文本可视分析模型,帮助用户理解大规模文本数据中的主要主题、主题间的关系等,部分解决了文本数据由于其歧义性和多样性而难以分析的难题。该技术成功应用于联想大数据解决方案、航天科工的辅助办案平台、西门子工业现场分析工具、微软 Power BI 以及 IBM Cognos,帮助企业和政府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。
同时,针对机器学习中模型决策过程难以解释这一难题,她系统研究了基于可视分析的可解释人工智能关键技术,显著提高了模型的可解释性,为实现人机平等沟通和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。相关成果应用于阿里云机器学习平台 PAI、快手短视频内容辅助审核系统、英业达集团及天远科技的解决方案中。
“英业达是生产主板的企业,我们用算法帮他们判断主板是否合格。据反馈,这套系统有效检测通过率达到 99.54%,实现了每 10 条产线仅需 2 个复检员。”
看着自己的一项项研究成果落地,看着我国科研人员不断提出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,刘世霞感谢这个时代给予每个人的机会。
现在,作为老师的她,特别想告诉那些有志于学习人工智能的年轻一代,“只要你从心底热爱人工智能研究并充满期待和好奇,那么剩下的就是如何去扬长避短。很多时候科学研究不容易定义成功或失败,只要坚持下去,就会种瓜得瓜、种豆得豆。”这是刘世霞通过亲身经历发出的真切感悟。
点击查看人工智能全球女性榜单,获取完整版《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响力女性学者报告》!